幼儿园优秀教案

2024-05-05 17:08  15阅读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优秀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优秀教案篇1

 目标:

 1通过香蕉游戏认识数量递增和递减。

 2通过猴子跳舞的表情扮演感应大小调。

 活动准备:乐器:打棒、木鱼棒

 道具:纱巾、数字卡、香蕉数量卡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小猴子的表演真好玩,可是肚子饿了,小猴子请大家来吃香蕉……

 反思:通过故事引导出活动内容,简单的故事引导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纱巾香蕉

 1、练习一瓣一瓣剥开香蕉(纱巾中间包一只打棒,纱巾四角往中间摺,从中心点抓起“纱巾香蕉”)

 师:“小朋友自己会吃香蕉吗?怎么吃呢?”幼儿示范剥香蕉皮的动作“我们用纱巾和打棒来假装香蕉试一试。”

 2、吃香蕉游戏

 唱歌:依拍子剥纱巾香蕉皮

 数字:依数字“假装”吃香蕉

 3、香蕉麦克风

 唱歌:问句(拿香蕉麦克风唱歌)

 数字:答句(拿麦克风请别人唱出数字)

 反思:通过不同游戏让幼儿感应数量的递增和递减。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幼儿边听音乐边数出数量,有趣又生动,很认真的和着音乐进行着。

 三、猴子跳舞

 唱歌:猴子拍手数字:造型

 猴子擦汗

 师:“小猴子吃饱了,它觉得要运动一下,请猴子来跳舞吧。”

幼儿园优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两段不同的情绪变化,学习用不同的唱法来演唱歌曲前后两部分。

 2、探索表演中运用声音、动作、表情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音乐,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引起学习歌曲的兴趣

 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高兴的事吗?不高兴的时候你是什么样的?后来和好了又是什么样的?

 二、幼儿看幼儿用书,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上小朋友的表情、动作和眼神:看看这两个小朋友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高兴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的,谁会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教师范唱歌曲前半段,引导幼儿关注歌词内容:有一首歌就唱了两个小朋友之间生气的事情,请你们仔细听,歌里唱了什么时候

 3、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4、完整范唱,引导幼儿对比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5、完整演唱歌曲2~3遍

 三、尝试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拉拉钩》

 1、幼儿分句创编动作和表情,重点创编动作:生气、不理睬、翘嘴巴。

 2、播放音乐磁带,鼓励幼儿两两结伴表演歌曲《拉拉钩》

 幼儿园口才表演教案四:学语言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初步了解学习艺术口才活动的站姿。

 3、正确发音ān。

 资源准备

 VCD光碟录音机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欣赏光碟表演《献给孩子的歌》激发学习的兴趣。

 提问:

 (1)我们在生活里都哪些地方需要运用语言?

 (2)你喜欢学习演员吗?怎么样才可以学的逼真?

 2、和老师一起学习演员,学习站立姿态操,练习站姿。

 3、跟老师一起分句学习《学语言》。

 (1)老师播放《学语言》的光碟。

 (2)幼儿随老师一起跟读学习。

 (3)重点学习发准ān的音。

 (4)分组朗诵。

 4、游戏:学演员

 玩法:幼儿围坐圆圈,听《学语言》的磁带,手中传花,当录音停止时,花在哪个幼儿手中,哪个幼儿就学演员做正确的站姿,比比看谁学的最逼真。

 幼儿园口才表演教案五蚂蚁和蚂蚱

 活动设计背景

 3——6岁是人一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时期,最关键的时期。口语能力也是丰富幼儿知识,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推动幼儿语言发展,培养幼儿自信、张扬、想说、敢说、会说、能说、爱说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幼儿园引进了幼儿《艺术口才》特色教育。在短期内对全体幼儿进行心理、语言、节奏、语调、语流、情感、快语、朗读八大艺术口才练习,更进一步促进了幼儿园特色教育的发展。

 《蚂蚁和蚂蚱》这首儿歌是《艺术口才》第五册中的一首,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很富有童趣。里面的蚂蚁和蚂蚱读起来很相似。齐心协力的小蚂蚁,然后又出现了你争我抢、在集体中为所欲为的小蚂蚱。鲜明对比的两种小动物,让孩子知道在集体场合要有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另外,四只蚂蚁的可爱,四只蚂蚱的可笑,很符合大班孩子理解表现。

 活动目标

 1、会用动听的声音朗诵儿歌,发准字音。

 2、乐于参与表演,有积极的表现欲。

 3、树立集体意识,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朗诵儿歌时,发准“蚂蚁、蚂蚱”字音。

 2、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演儿歌内容。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蚂蚁、蚂蚱、小花瓣头饰各四个。

 2、知识准备:蚂蚁、蚂蚱特征。

 活动过程

 一、导课

 出示一只小蚂蚁头饰

 小蚂蚁要带我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快看!

 二、出示课件,学儿歌

 1、学习第一段

 A、看,这是什么?(小花瓣)

 小花瓣飘在水里像什么?

 它是怎么飘落下来的?(用动作表现)

 B、看,谁来了?来了几只小蚂蚁?(伸出手指表示四)

 C、上船后它们到哪了?

 跟老师带动作学一学。

 2、学习第二段

 A、看到河里的小花瓣,有四只蚂蚱也来了。

 嘘,我们来看一看。

 啊?!船翻了,四只蚂蚱掉河里去了。

 原来呀,四只蚂蚱你踢我撞吵翻天,怪不得呢!

 你踢我撞吵翻天。(谁来演一下)

 扑通扑通小船翻。(动作表演:蹲下不见)

 B、四只蚂蚱在水里会怎样呀?(喊救命)

 怎么喊?谁来学一学?

 这是儿歌第二段,跟老师学一学。

 3、都是坐上了花瓣船,为什么蚂蚁能划到河对岸?蚂蚱却不能?

 我们应该学习谁?

 4、完整学习儿歌

 A、根据课件回忆儿歌。

 B、领读儿歌,发准字音。

 C、师演动作,幼儿读。

 D、两组比赛。

 三、延伸活动

 选头饰,表演儿歌。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尽管很多老师都说这节课无论从课件设计、教学过程,还是从道具准备上都很成功,但我却喜忧参半。

 喜的是,情景设置的游戏性、趣味性,幼儿在扮演四只蚂蚁、蚂蚱、小花瓣进行表演时,我布置了场景,在一片碧绿的河水里美丽的花瓣一片片落下,幼儿戴花瓣出场。有效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及注意力。不但巩固了儿歌内容,更让孩子直观地看到了团结协作的结果与你争我抢的下场。

 忧的是,在教学目标上,我定为“让孩子乐于参于表演,有积极的表现欲”但我却忽略了表演时的形象性,孩子毕竟年龄小,虽然它们也知道小蚂蚁过河后很开心,却很难用五官结合表现,尤其是蚂蚱的动作表情。如果能表现的更夸张一点会更好。因为,毕竟这是艺术口才课,要在表演上下功夫。

幼儿园优秀教案篇3

 设计意图:

 跳皮筋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把皮筋游戏和民间童谣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正好符合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我园每星期五讲杭州话这个特色,活动中幼儿要用杭州话念民间童谣《马连开花》,提高幼儿对讲家乡话的兴趣。结合我园的民间特色,所设计了这节健康教育活动。

 活动重点定位于幼儿自由探索并能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以达到锻炼的目的,从中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探索精神。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自由探索,本次活动采用了:尝试法、游戏法,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身体素质得到发展。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2。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会用杭州话念民间童谣《马兰开花》。

 2。材料准备:7根皮筋,一段跳皮筋的视频,小鼓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小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做做运动吧

 (二)通过游戏,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1.引导幼儿尝试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今天余老师带来了一些皮筋,请你找个空地方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结合民间童谣《马莲开花》,练习单脚内外跳皮筋。(幼儿围成圆圈,单脚撑皮筋,另一只脚练习跳)

 3.结合民间童谣《马莲开花》,尝试双脚交替绕圈跳。

 (1)幼儿看视频,分组练习。

 (2)请一组幼儿示范。

 (3)跳皮筋比赛。

 现在我们要进行跳皮筋比赛了,看哪组小朋友跟着老师的节奏,跳的又快又整齐。

幼儿园优秀教案篇4

 设计思路

 1.《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以用贝壳、螺壳、树叶等辅助材料给石头化化妆为主线,将自然资源引入幼儿园课程当中,体现了课程的生活化、发展性。

 2.在艺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教与不教”两个极端。一是害怕传授技能就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举步不前,也就流失了很多教育契机,使孩子得不到发展;一是传统的你教我学,依葫芦画瓢,把“技巧”当做衡量孩子的标准,孩子没有发挥想象的空间。本活动考虑到大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借助石头特有的外形,利用材料进行装饰,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积累表达技能,发展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石头的外形发挥想象。

 2.尝试运用辅助材料装饰石头,发展个性化表达能力与创造力。

 3.体验在石头上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的石头。

 2.水粉颜料,皱纹纸、泡沫胶、吸管、棉签、树枝、树叶、毛线、布料、橡皮泥、贝壳、螺壳等辅助材料。

 3.人手一张垫板,一个纸盒。

 4.有关石头彩塑、塑造的图书、资料以及教师制作的欣赏范例。

 5.课件:鹅尾神石园。

 活动过程

 一、以启发孩子回忆参观鹅尾神石园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去过鹅尾神石园吗?(利用演示文稿激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昨天,老师也去了神石园,看到了很多神奇的石头,还用照相机拍了下来,请小朋友一起来看一看,这些石头到底有什么神奇。

 师:(逐一出示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乌龟、大象、拇指、犀牛、河马……

 师:你看到的景象都是什么组成的?

 幼:石头。

 师:这是什么?(把幻灯定格在五指山景象)

 幼:手。

 师:对,今天也请小朋友用灵巧的手为我们大班建个神石园。

 (反思:美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作品表现的是生活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孩子熟悉的鹅尾神石园.更容易引发孩子积极讨论、自主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象

 1.交流、想象

 师:(随意出示一块石头)这是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到的石头,你们看它像什么?

 幼:脸蛋儿、乌龟、蝴蝶、头、大象、金鱼、蜗牛、青蛙、鱼……

 师:小朋友的想象真丰富,你能告诉大家,你想用哪些材料把它装扮成人的脸蛋儿、乌龟、蝴蝶、金鱼呢?

 幼:用橡皮泥做成眼睛,用毛线做尾巴,粘在石头上就成了金鱼。

 幼:用牙签做须就可做成蝴蝶。

 幼:用小海螺做眼睛就成了乌龟。

 反思:通过想象和交流,孩子们发现,原来利用石头的形状和一些材料,可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他们畅所欲言,跃跃欲试。)

 2.教师适时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

 师:(出示两块石头)小朋友能用两块石头变成什么呢?

 幼:变成人,一块当脸蛋,一块当身体。

 幼:长颈鹿、老虎、船、小山、小树、草地……

 师:你用什么材料把两块石头粘起来?

 幼:透明胶、双面胶、白乳胶、橡皮泥……

 师:这些方法待会儿请小朋友都去试一试,看行不行。

 师:我今天还带来一种材料(泡沫胶),也可以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演示方法)

 (反思:在一种面向全体幼儿的艺术教育中,技能技巧的培养应该不是最主要目的,它们应作为帮助幼儿保持活动兴趣、进行创造的手段。)

 师:小朋友想一想,你在给石头化妆时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幼:怎样才能把蝴蝶的须粘在石头上。

 师:哪个小朋友可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幼:先用橡皮泥粘在石头上,把牙签插在橡皮泥上就行了。

 (反思:创作过程中凸显出的技能技巧问题不容忽视,当孩子思索怎样把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时,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能使孩子的想象更加合理。)

 三、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师:请小朋友看看区角架上有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准备用哪些材料。

 (反思:作为艺术领域中的美术教育活动,倡导的是自由表达、个性展示。我们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感受,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要求:(1)先想好要用哪些材料,再拿一个盒子去取材料,在垫板上操作。

 (反思:材料的投放给了孩子直接进入创作角色的机会,孩子在选择时就非常明确自己要做什么,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做。)

 (2)先观察石头的形状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装扮。

 (反思:引导幼儿根据石头特有的外形,选择合适的辅助材料装饰石头,表现真实物体的主要特征,提高作品的美感。)

 (3)安静操作,注意卫生,安全使用剪刀等工具。

 师:我在区角架上放了一些老,师创作的作品,每个小组的桌上还有一本画册,待会儿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可以先去看看(为想象、创作有困难的孩子提供帮助)。

 (反思:投放有关石头的、画册,使幼儿获得技能技巧与表现形式的间接经验;投放制作的石头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如何根据石头本身的形状变出有趣的造型,并在欣赏中明确:要想将石头变得更形象,就要将动物和其他东西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孩子自由选择材料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出不同的作品;给予孩子技能技巧上的支持,引导幼儿个性化地表达。

 师关注一:俞超小朋友要将两块石头粘在一起时,先在石头上刷颜料,再尝试用橡皮泥、白乳胶、万能胶、透明胶等来粘,都不成功;最后改成先用泡沫胶将两块石头粘上,再给石头刷颜料,终于成功了。

 师关注二:心如小朋友在区角架旁来回走了几次,都是空手而归。我在她的垫板上看到,她用石头做成了金鱼的身子,用小海螺做成了金鱼的眼睛,显然她是在寻找用什么材料做金鱼的尾巴。我便牵着她的小手来到区角架旁取出树叶、皱纹纸、卡纸等,请她试试。她迟疑了一会儿,高兴地拣起一片树叶,用小剪刀认真地剪起来……

 师关注三:张涛小朋友手拿一块石头,反复翻看着,眼神一片茫然。“张涛,你想出来要做什么了吗?”张涛摇摇头,“你可以看看这些石头作品画册,也可以到区域里去看老师做过的一些作品,好吗?”“好的。”张涛高兴地拿起作品画册,开始了他的创作。

 (反思:教师根据孩子的创作情况,关注个别差异,当幼儿遇到麻烦,受到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的干扰时,应该适时提供可靠的支架,让幼儿获得恰当的帮助。这样有助于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提升美术创造力。)

 五、交流、分享

 1.制作好的作品陈列在展台上,引导孩子与客人老师共同欣赏

 师:请小朋友把做完的作品放到我们班的“神石园”里,没有做完的作品插上一面黄旗也放到里面,我们一起看看小朋友把石头装扮成什么了。

 幼:这是蝴蝶;这是螃蟹;这是帆船、鲨鱼、昌鱼、金鱼……(孩子有的兴奋地分享着,有的难免有些失落……)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棒,盈盈用石头做蜗牛身体,将海螺固定在石头上做蜗牛的壳;吴宇用树叶剪成兔子的耳朵,用小螺和卡纸分别做出了眼睛和嘴巴;雨婷用吸管做螃蟹的脚;怡颖虽然还没完全做完,想法也很好,用两块石头粘成了小人儿……

 2.未制作好的作品待区域活动时继续完成

 (反思:评价幼儿美术活动时,不应过分强调最终完成的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孩子情感和表现上的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达。让每个孩子都把作品放在展台上,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从而不断激发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这种个性化的注重主体参与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孩子学会自尊和尊重别人。)

幼儿园优秀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整个活动我抓住理解歌词、感受三拍子的旋律及体验歌曲情绪变化这三方面进行欣赏。所以在目标的安排上我也遵循了以上三点进行制定:

 (1)欣赏歌曲《娃娃》,体验抒情优美的三拍子旋律。

 (2)尝试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大胆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3)激励幼儿不怕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做一个快乐的娃娃。

 二、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及难点都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幼儿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去体验歌曲的情绪变化。

 针对此重难点,我采取的策略是在活动室中营造歌曲中的`氛围让幼儿加以体验。雾来了,天色暗了,我事先给整个活动室挂上窗帘,关上灯,营造一种天色暗了感觉,让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体验“娃娃”在森林里迷路了的害怕、恐慌心情;雾散了,天色亮了时,请配班老师开灯,让幼儿体验“娃娃”看到天亮了,感受有希望了的快乐心情。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多次感受过三拍子旋律的歌曲,会听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歌曲并能自己打节拍。

 2、物质准备:整个活动室挂上窗帘;韩版《大长今》主题曲、中文版歌曲《娃娃》及《娃娃》的Flash动画;背景音乐《娃娃》的钢琴曲。

 四、教学过程

 (一)听韩版《大长今》主题曲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回忆原有经验。

 韩剧《大长今》在各电视台热播后,大街小巷都在播放其主题曲,电脑、手机铃声到处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意无意感受到了曲子的旋律。我班的电子琴示范曲中也有这首曲子的旋律,平时我们还把它作为整理玩具的信号曲,孩子们也能哼唱一二,所以我让孩子们在进入活动室时倾听这首曲子,激发其回忆已有的经验。

 (二)听配乐故事《娃娃》,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歌曲内容。

 (三)欣赏《娃娃》的Flash动画,进一步引导幼儿通过画面来理解歌词。

 在这两个环节中,我让幼儿通过语言、画面去理解歌词,让幼儿通过听觉、视觉等不同感官去理解和欣赏,为下面欣赏曲子的拍子的情绪作好铺垫。

 (四)再次欣赏歌曲,幼儿用哼唱及身体动作,感受三拍子旋律的特点。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幼儿进行感知三拍子的抒情旋律。三拍子的曲子幼儿在中班时就已经有过感受并掌握了三拍子强弱弱的特点,所以在此环节中幼儿感受起来比较轻松。有的幼儿在倾听曲子的过程中还不由自主地拿起手尝试画出曲子到底是二拍子、三拍子还是四拍子的旋律,有的幼儿还说出自己在欣赏曲子的时候有想睡觉的感觉,这证明幼儿已经感受到了曲子抒情的特点。最后通过讨论,大家一起在哼唱和身体动作的伴奏形式中轻松地感受到了曲子的三拍子特点。

 (五)欣赏教师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鼓励幼儿用不同表情、情绪、动作进行表现。

 这个环节对于幼儿及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重难点,教师该如何引导幼儿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幼儿又如何能更深层地去体验?这都是较难把握的。此环节我采取的是制造歌曲中的氛围让幼儿去感受,整个环节幼儿情绪较高,但体验得不够深入。

 (六)教育幼儿不怕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

 此环节是针对第三个目标而设计,希望孩子通过欣赏这首歌曲后懂得不怕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做个快乐的娃娃,幼儿基本都能体会,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坚持就是胜利”、“活者就是快乐的”等等精彩的语句,让老师大吃一惊。

幼儿园优秀教案篇6

 最近,原本短发的陈老师买了一个长头发发套,当她带着这个发套走进班级时,孩子们一下子全都惊呼起来:“陈老师的头发怎么这么长啦?!”于是,孩子们就“真头发”“假头发”“长头发”“短头发”问题开始争论起来,对于老师头发长度的变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由此便引发了“什么了使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意愿并付诸于实践,我们设计了这个主题活动,并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一种丰富、适宜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让幼儿获得充分学习和大量的自主活动与探索的机会。

 2、采用多种生动、形象的方式与现代技术手段去促进幼儿的发展。

 3、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是老是和家长之间形成互动和合力。

幼儿园优秀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能指认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

 2.会用钉板做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3.能按图形的外形特征分类。

 二、重点和难点

 认识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和三角形。

三、环境创设及材料

 在活动区中提供硬卡纸和彩色纸制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钉板和橡皮筋。分类盒。

 四、设计思路

 中班幼儿认识几何图形更多采用归纳的方法,即是在接触了大量图形后才能逐步归纳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征。所以,活动设计不宜让幼儿从认识图形的概念入手,而应为他们提供各种感知图形的活动,如找出相同的图形、照样子做图形、用几何图形拼搭各种物体等等。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知不同图形的特征,为以后概括提炼各种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这四种图形中幼儿认识的难点是三角形和长方形,因为这两种图形有许多变式(即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和长方形),活动中应该出现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消除幼儿认识上的定势。

五、活动流程

 探索活动――求同,拼搭,制作――讨论活动――指认,命名,分类――复习活动――拼搭,制作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感知、体验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的不同特征。

 (1)求同活动是让幼儿根据盒子上的图形标记进行匹配活动,即将标记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

 求同活动的材料要有层次,首先提供与标记完全相同的图形,然后再提供同类变式图形。

 (2)拼搭活动是让幼儿用几何图形复制图纸上的物体,如照图纸拼出一艘船。提供给幼儿的几何图形,可以和图纸上的一样大小,也可以是按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以增加复制的难度。

 (3)制作活动既可以让幼儿给某类图形涂上指定的颜色,又可以让幼儿在有几种图形的纸上剪下某一类图形,还可以让幼儿用钉板勾出图纸上的几何图形。

 2.通过讨论活动使幼儿能指认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及它们的变式,(重点是三角形与长方形的各种变式)理解四种图形的不同特征。

 3.通过复习活动加深幼儿对四种图形的认识。

 (1)复习活动中的拼搭应该让幼儿自己用几何图形构建各种物体,并将拼出的物体粘在纸上陈列在活动室里。

 (2)让幼儿在钉板上用几何图形勾出各种物体。

 (3)让幼儿数出图纸上某种图形的数目,并在相应的数字上画圈。

 (4)让幼儿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排。

 教学设想

 教学本文,宜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由于本文是学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有必要谈谈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课前可安排预习。

 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全文。

 2.理解作者的精神体验一一“物外之趣”。

 3.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重点、难点

 理解文言词句,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法

 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矫正自己在朗读上诸如语气,节奏、速度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在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难点问题可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学法指导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教学手段

 录音机、投影仪。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儿童是天真烂漫的。对世界,他们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小时候,我们都玩过“过家家”游戏,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有句儿歌唱道(教师唱):“小板凳啊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啊坐上来。我当司机把车开啊,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隆隆,轰隆隆隆,鸣一一。“看,小板凳排起来就成了火车了。多有趣!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像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板书课题

 (三)出示教学目标

 (四)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五)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方法上,教师要在语音、语气、节奏、感情等方面给学习以点拨和指导。对学生的课堂训练,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鼓励。

 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仪或彩屏显示。

 1.检查预习,让学生试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

 童稚(zhì)藐(miǎo)小项为之强(jiáng)鹤唳(lì)云端怡(yí)然称快

 凹(āo)凸(tū)土砾(lì)壑(hè)庞(pá)然大物虾(há)蟆(ma)

 2.认真默课文,仔细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2)故时有物外之趣。(故,所以)

 (3)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暗自、暗暗地)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5)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6)果如鹤唳云端。(唳,鸟鸣。)

 (7)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丘,山丘。壑,山沟。)

 (8)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抽打。)

 (9)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之,的。其,它的。指“藐小之物”。)

 (10)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于,在。)

 (1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之,指蚊子。)

 (12)徐喷以烟。(以,用。)

 (13)使之冲烟而飞鸣。(之,蚊子。)

 (14)蹲其身,使与台齐。(其,自己。)

 (15)以草为林。(以,把。)

 (16神游其中。(其中,这里面。指想像中的境界。)

 (17)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被。)

 (18)驱之别院。(之,它。指癞蛤蟆。)

 3.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4,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心里想像到的,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

 (2)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比作“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我]为此高兴得[不断地]叫好。)

 (3)蹲其身,使与台齐。

 (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台齐平。)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我]便在这种境界中亲历游览。)

 (5)见二虫斗草间。

 ([我]看到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

 (6)捉始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捉住癞始蟆,用鞭子抽打了几十下,把它赶到了别的院子。)

 二、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和练习”第二题。

 2,写一个复述课文内容的提纲。

 3.思考题:课文中所说的“物外之趣”指的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2.认识“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及时给予赏识和激励性评价。

 1.依据提

 纲,复述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

 3.口头翻译。

 二、研读欣赏

 (一)教师导学

 1,同学们,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明确:

 (1)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2)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3)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二)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引导。

 1.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明确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2.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

 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造出来的。

 板书或彩屏显示(主要列举前两件事):

 自然景物思维方式新的形象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群鹤舞空怡然称快

 草丛、虫蚊、土砾联想和想像森林、野兽、丘壑怡然自得

 癞始蟆庞然大物拔山倒树大快人心(鞭打、驱赶)

 三、体验反思

 1.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试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力。

 鼓励同学们敞开述说,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畅谈体会。做好评价。

 2.讨论:这篇课文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明确:

 联想和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我们要保持青少年特有的好奇心和富于幻想的特点,勇于实践,做一个敢想敢做,勇于开拓的人。

 3.你认为怎样做才算是一个有情趣的人?

 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富于联想和想像,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发现美,认识美。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回答,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多角度思考

 “我”为小虫打抱不平,为什么只是“驱之别院”,而不是将癞始蟆处死?

 参考答案(不求一致):

 1.珍惜生命。

 2.处置有度。

 3.不忍心。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

 2.将“体验反思2”写成300字的短文。

 点评:

 本教学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突出对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教学设计对学生详情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了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的重要性。把传统的朗读和背诵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比较恰当的,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以学生自学为主,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同时,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强调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也是比较客观实际的。

 教学目标设置合理,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对教材钻研得比较深入。把对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等基础知识作为训练重点,符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现阶段的基础情况。课时安排合理。

 精心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容量大,训练多,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基础能力的提高。化难为易,化整为零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可以扫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值得重视的是,本教学案依据教材本身的因素,把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像能力以至创造力放在比较突出位置,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身教育。

 在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让学生认识自然之美和创造之美,突出了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本教学案还注意到尊重学生于对所学内容的独特感受,多角度思考问题,在培养学生延伸思维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实施本教学案,学生在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乃至写作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应有的训练。